醫健新聞 | E Health
  • 每日「醫」聞
  • 「醫」藥新知
  • 「醫」健專家
  • 「醫」健來答
    • 疼痛「醫」學
  • 「醫」起美麗
  • 人生百「閱」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每日「醫」聞
  • 「醫」藥新知
  • 「醫」健專家
  • 「醫」健來答
    • 疼痛「醫」學
  • 「醫」起美麗
  • 人生百「閱」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醫健新聞 | E Health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每日「醫」聞
  • 「醫」藥新知
  • 「醫」健專家
  • 「醫」健來答
  • 「醫」起美麗
  • 人生百「閱」
首頁 「醫」藥新知

四十多歲男重症肌無力竟「尿」出危機 醫師:排尿藥物使用需慎評

2025 年 6 月 25 日
發布在 「醫」藥新知, 每日「醫」聞
A A
分享至FB分享至LINE分享至X分享至Whatsapp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南投一位四十多歲的林先生,長年與重症肌無力共處,近期因反覆出現尿急、漏尿與排尿不乾淨的困擾影響日常生活與睡眠,至彰基醫學中心泌尿外科求診,發現是與重症肌無力相關的膀胱功能異常。泌尿外科醫師依重症肌無力疾病特性審慎選藥,短期內顯著改善泌尿症狀又避免影響呼吸肌運作助林先生擺脫如廁困擾!

收治林先生的泌尿外科方楚文醫師表示,林先生長期就醫治療重症肌無力,但近期反覆尿急、漏尿與排尿不乾淨甚至發燒畏寒,經檢查後發現林先生殘尿量逾 200 c.c.,已合併急性泌尿道感染。

▲治療後林先生殘尿降至20c.c.以下,排尿順暢、症狀改善,六週追蹤穩定,顯示治療策略安全有效。(圖/彰基提供)

方楚文指出:「這不是單純的泌尿問題,而是與重症肌無力造成的膀胱功能異常有關。」重症肌無力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導致神經傳導至肌肉的訊號減弱,造成骨骼肌無力。林先生的排尿問題屬於「神經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的一種。與常見因脊髓損傷、中風造成的中樞型神經性膀胱(central type)不同,重症肌無力的病理在神經肌肉接點(neuromuscular junction),是乙醯膽鹼受體被抗體攻擊,導致神經訊號無法有效傳遞膀胱逼尿肌(detrusor muscle)和部分控制排尿的骨骼肌群。

 

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受影響,形成「前強後弱」型膀胱收縮異常:前段排尿出現逼尿過強導致尿急、漏尿,後段排尿則因逼尿肌疲乏無力造成排尿困難與殘尿,嚴重時可引發感染或腎臟損傷。因此,這種狀況在功能上與「神經性膀胱」相似,但其機轉是屬於周邊型、且波及神經肌肉介面,是較少被關注的一群。

▲方醫師提醒,中風、巴金森等神經疾病常見排尿障礙,應多科協同診治。(圖/彰基提供)

林先生的膀胱呈現一種「前強後弱」的排尿動力異常現象,方醫師解釋,這在林先生的排尿歷程中表現得相當明顯:前段排尿,因重症肌無力相關藥物的影響,加上神經肌肉接點傳導不穩,導致膀胱逼尿肌收縮過強,但骨盆底肌群未能有效協調放鬆,產生排尿分岔、尿急、頻尿甚至漏尿等困擾。膀胱內壓因此急遽上升,進一步導致尿液逆流至腎臟,誘發腰痛、急性腎臟炎與發燒畏寒。 後段排尿,隨著逼尿肌逐漸因神經訊號傳導不足而出現肌肉疲乏與無力,排尿困難更加嚴重,殘尿量明顯增加,形成惡性循環,增加急性攝護腺炎和全身感染的風險。

▲林先生因重症肌無力及用藥影響,出現前強後弱排尿異常並併發感染,應密切追蹤治療。(圖/彰基提供)

更重要的是,常見治療排尿障礙的藥物和抗生素,在重症肌無力患者中可能進一步干擾神經肌肉傳導,引發更嚴重的肌肉無力反應,甚至導致呼吸肌無力、無法換氣,需插管搶救;因此在治療上需審慎評估,選用對神經肌肉影響最小的藥物。

治療上分階段處理,兼顧感染與排尿功能協調。林先生在住院的前10天內以適當抗生素治療,控制感染與穩定發炎指數,殘尿量也從超過200 c.c. 降至約200 c.c. 以下。此後醫療團隊進一步安排尿動力學檢查。經個別化藥物調整,殘尿量改善至20 c.c. 以下,症狀明顯減輕、排尿順暢,生活品質大幅提升。六週後回診追蹤也顯示狀況穩定,未再惡化,顯示治療策略安全有效。

林先生回憶治療前,「剛尿完不到半小時又急得不行,甚至漏在褲子上,白天沒辦法專心上班,晚上也被尿意吵醒好幾次」,心情非常無奈,還以為是尿道結石或攝護腺肥大,直到發燒畏寒才警覺事態嚴重。所幸經過治療並搭配密切監測後,症狀穩定改善,林先生也感謝地說:「沒想到這些尿的問題,竟然和原來的病有關,還好有仔細處理,真的謝謝醫師的幫忙!」

方楚文提醒,排尿問題在神經肌肉疾病患者中並不少見,卻常被忽視。對這類病人開立藥物時,不能照本宣科,而應與泌尿科或神經內科醫師共同評估與協調治療策略,才能真正提升病人生活品質,並避免潛在併發症。

Advertisement Banner
前一篇文章

淡水古蹟博物館與馬偕醫院跨界合作 「三大文化治療」打造失智友善場域

下一篇文章

引進創新科技優化流程 宜蘭陽交大醫院啟動「門診注射暨治療中心」

下一篇文章
引進創新科技優化流程 宜蘭陽交大醫院啟動「門診注射暨治療中心」

引進創新科技優化流程 宜蘭陽交大醫院啟動「門診注射暨治療中心」

最新訊息

綠色飲食當道!健康「藻」知道  保健大廠推抽「北海道商務機票」搶市

綠色飲食當道!健康「藻」知道  保健大廠推抽「北海道商務機票」搶市

2025 年 8 月 1 日

【業問】 我的夜他的業,不喝酒與策展思維經營夜店? feat. 羅浮集團創辦人 Roy

2025 年 8 月 1 日
乳癌「五年過關」是迷思! 高醫提醒荷爾蒙陽性乳癌需長期監控

乳癌「五年過關」是迷思! 高醫提醒荷爾蒙陽性乳癌需長期監控

2025 年 8 月 1 日
世界肝炎日!消除肝炎不能等   花蓮慈院鼓勵民眾參加肝炎篩檢

世界肝炎日!消除肝炎不能等   花蓮慈院鼓勵民眾參加肝炎篩檢

2025 年 7 月 29 日
82歲國寶醫師吳明和教授操刀 切除罕見氣管腫瘤救回兩條生命

82歲國寶醫師吳明和教授操刀 切除罕見氣管腫瘤救回兩條生命

2025 年 7 月 29 日

你可能也想看

聊車挺好的|討喜的法式SUV!Peugeot 3008、5008優缺點大公開 

聊車挺好的|討喜的法式SUV!Peugeot 3008、5008優缺點大公開 

1 週 前
【業問】『不是胖是腫!』現代漢方概念到年銷十萬罐的去濕專家 ft. 東璧堂創辦人 Jenny

【業問】『不是胖是腫!』現代漢方概念到年銷十萬罐的去濕專家 ft. 東璧堂創辦人 Jenny

1 個月 前
你的頭髮、指甲缺乏營養嗎? 缺乏生物素的4大影響說給你聽!

你的頭髮、指甲缺乏營養嗎? 缺乏生物素的4大影響說給你聽!

2 個月 前
哺乳期怎麼吃最聰明?6大營養素讓媽媽餵得安心、寶寶長得健康

哺乳期怎麼吃最聰明?6大營養素讓媽媽餵得安心、寶寶長得健康

2 週 前
彰基團隊赴巴紐義診 完成首例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寫新頁

彰基團隊赴巴紐義診 完成首例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寫新頁

1 週 前

「醫健新聞」匯集醫療新知、健康生活指南與保健資訊,致力成為全民日常健康的最佳數位顧問。

Services

  • 廣告/異業合作
  • 我要投稿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使用者條款
  • 聯絡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每日「醫」聞
  • 「醫」藥新知
  • 「醫」健專家
  • 「醫」健來答
    • 疼痛「醫」學
  • 「醫」起美麗
  • 人生百「閱」

© 醫健新聞 All Rights Reserved.◎網站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網站使用cookies。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請造訪我們的使用者條款和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