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醫健新聞網
對一位剛迎接新生命的媽媽來說,哺乳不僅是餵養,更是一場身心的挑戰與奉獻。此時,身體需要更多營養素來製造乳汁、支持母體恢復與寶寶發育,許多媽媽在產後常會有體力差、疲勞、塞奶、甚至出現情緒波動的狀況,這些都可能與營養素的攝取有關。今天就來聊聊:哺乳期的媽媽,為什麼特別需要補充以下這些營養素?
【哺乳期六大關鍵營養素】
1.維生素B群
2.鈣
3.葉酸(B9)
4.Omega-3(DHA/EPA)
5.鐵
6.卵磷脂
維生素B群:穩定能量與情緒
維生素B群是能量代謝的核心幫手,在哺乳期,媽媽經常會感到疲倦或精神不濟,這時補充B群能幫助醣類、脂肪與蛋白質的代謝,維持神經與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其中,維生素B6對於乳汁分泌的調節也有正面作用,有些研究甚至指出B6有助於改善產後情緒。建議每日攝取量:依各種B群不同而異,如B1(1.4 mg)、B2(1.6 mg)、B6(2.0 mg)、B12(2.8 µg)等,建議補充綜合B群更為理想。
鈣:守護骨骼與牙齒健康
鈣質是母乳中最主要的礦物質之一,媽媽若攝取不足,身體會動用骨鈣來供應乳汁中的鈣,長期下來容易造成骨質流失、抽筋或牙齒不適。衛福部建議哺乳期女性每日攝取鈣質達1000毫克以上,建議可搭配維生素D(每日10µg)以促進吸收。
葉酸(B9):支持寶寶腦部發育
葉酸不僅是孕期必備,其實在哺乳期依然重要。葉酸參與DNA與RNA合成,對於寶寶細胞增生與腦部發展具有關鍵性角色。媽媽若攝取不足,也可能導致乳汁中的葉酸濃度下降,影響寶寶營養。建議每日攝取量為500微克。
Omega-3(DHA/EPA):啟動寶寶聰明腦
Omega-3脂肪酸在哺乳期對寶寶尤其重要,尤其DHA是寶寶視網膜與大腦細胞的重要結構脂肪,對於認知功能與神經發育有實質助益。補充魚油或藻油可有效提升母乳中的DHA濃度,幫助寶寶在黃金期打好基礎。建議每日DHA攝取量為200~300毫克。
鐵:預防貧血與提升體力
產後媽媽失血多,加上哺乳期需量高,若沒有攝取足夠,容易導致貧血、頭暈、體力不濟,也會讓乳汁中的鐵濃度下降,影響寶寶的鐵儲存。建議每日攝取15-30毫克,並搭配維生素C促進吸收。
卵磷脂:預防塞奶的好幫手
卵磷脂是許多哺乳媽媽近年來熱搜的成分。它能幫助降低乳汁中的黏稠度,預防乳腺堵塞,是預防塞奶與乳腺炎的天然好幫手。對經常感到乳房腫脹、硬塊、甚至容易塞奶的媽媽來說,適量補充卵磷脂是舒緩利器。常見建議劑量為每日1200~3600mg,可依個人情況調整。
哺乳是一場體力與心力的馬拉松,媽媽在付出愛的同時,更需要為自己補充健康能量。透過科學而平衡的營養補給,不僅能幫助乳汁品質穩定、促進寶寶發育,也能讓媽媽身心更輕盈,育兒之路走得更遠更穩健。
參考資料:
-
衛福部 孕產婦關懷網站
-
Breastfeeding: A Guide for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 Ruth A. Lawrence, M.D.
-
國民健康署《每日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本文由營養大學堂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