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新聞 | E Health
  • 每日「醫」聞
  • 「醫」藥新知
  • 「醫」健專家
  • 「醫」健來答
    • 疼痛「醫」學
  • 「醫」起美麗
  • 人生百「閱」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每日「醫」聞
  • 「醫」藥新知
  • 「醫」健專家
  • 「醫」健來答
    • 疼痛「醫」學
  • 「醫」起美麗
  • 人生百「閱」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醫健新聞 | E Health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每日「醫」聞
  • 「醫」藥新知
  • 「醫」健專家
  • 「醫」健來答
  • 「醫」起美麗
  • 人生百「閱」
首頁 每日「醫」聞

氣喘急性發作血氧驟降 及時就診病情獲控制

2025 年 2 月 12 日
發布在 每日「醫」聞
A A
分享至FB分享至LINE分享至X分享至Whatsapp

記者蘇凱中/宜蘭報導

宜蘭縣有位30歲的女子,自高中時期便被診斷為氣喘,近日因咳嗽加劇並伴隨呼吸困難,前往陽明交大醫院胸腔內科就診,發現血氧飽和度已降至91%,且理學檢查聽不到雙側呼吸音,判斷為嚴重氣喘急性發作,當下立即轉送急診並入住加護病房接受治療,在詳細檢查與正確的藥物治療下,最終順利康復出院。

醫師胡栢瑋指出,氣喘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若控制不當,恐引發嚴重後果,如氣管狹窄、管壁增厚與黏液分泌增加。常見症狀包括呼吸急促、胸悶、喘鳴聲(高頻咻咻聲)或慢性咳嗽,且症狀時好時壞。許多因素可能誘發氣喘發作,例如感冒、過敏原(如塵螨、蟑螂、花粉、黴菌)、溫濕度變化、空氣污染、吸菸、情緒波動,甚至某些藥物(如阿斯匹靈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也可能成為誘因。

醫師診斷氣喘通常依據病患的主觀症狀,如「咳、喘、悶、咻」,並透過肺功能測試來評估氣流受限的情形,包括肺量計、氣管擴張試驗、吐氣尖峰流速測試與氣管激發試驗等。根據檢測結果,醫師可進一步將氣喘做次分類,以提供個人化的醫療照護。

胡栢瑋強調,吸入性類固醇是氣喘治療的關鍵,能有效改善症狀並顯著降低急性發作風險。然而,許多患者因擔心類固醇的副作用而拒絕使用,導致病情控制不佳。事實上,吸入性類固醇作用於肺部,進入血液的比例極低,相較之下,若氣喘未受控制,急性發作時反而需要口服或靜脈注射類固醇,這類治療更容易產生全身性副作用。

研究顯示,即便是症狀輕微的患者,也可能發生嚴重的氣喘急性發作,甚至導致呼吸衰竭。此外,若氣喘患者在急性發作後未接受吸入性類固醇治療,長期來看肺功能可能會惡化得更快。因此,醫師建議患者務必遵循醫囑規律使用藥物,避免僅依賴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對於需高劑量吸入性類固醇或維持性口服類固醇的患者,目前已有生物製劑可供選擇,許多患者使用後可減少藥物劑量,甚至停用口服類固醇,進一步降低長期副作用風險。

陽明交大醫院提醒,氣喘患者應妥善管理病情,依照醫師指示規律使用藥物,避免自行減藥,並隨時注意環境變化與可能的誘發因子,如空氣污染、過敏原及情緒壓力等。此外,掌握正確的吸入劑使用技巧亦十分重要,以確保藥效發揮最大作用。氣喘雖無法根治,但透過正確的疾病管理與藥物使用,大多數患者都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急性發作與併發症風險,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Advertisement Banner
前一篇文章

公費流感疫苗增購10.5萬劑 2/20起供11類族群施打

下一篇文章

桃園市立醫院計畫啟動 八德霄裡公園將打造高標準醫療 服務市民健康

下一篇文章
桃園市立醫院計畫啟動 八德霄裡公園將打造高標準醫療 服務市民健康

桃園市立醫院計畫啟動 八德霄裡公園將打造高標準醫療 服務市民健康

最新訊息

綠色飲食當道!健康「藻」知道  保健大廠推抽「北海道商務機票」搶市

綠色飲食當道!健康「藻」知道  保健大廠推抽「北海道商務機票」搶市

2025 年 8 月 1 日

【業問】 我的夜他的業,不喝酒與策展思維經營夜店? feat. 羅浮集團創辦人 Roy

2025 年 8 月 1 日
乳癌「五年過關」是迷思! 高醫提醒荷爾蒙陽性乳癌需長期監控

乳癌「五年過關」是迷思! 高醫提醒荷爾蒙陽性乳癌需長期監控

2025 年 8 月 1 日
世界肝炎日!消除肝炎不能等   花蓮慈院鼓勵民眾參加肝炎篩檢

世界肝炎日!消除肝炎不能等   花蓮慈院鼓勵民眾參加肝炎篩檢

2025 年 7 月 29 日
82歲國寶醫師吳明和教授操刀 切除罕見氣管腫瘤救回兩條生命

82歲國寶醫師吳明和教授操刀 切除罕見氣管腫瘤救回兩條生命

2025 年 7 月 29 日

你可能也想看

聊車挺好的|討喜的法式SUV!Peugeot 3008、5008優缺點大公開 

聊車挺好的|討喜的法式SUV!Peugeot 3008、5008優缺點大公開 

1 週 前
【業問】『不是胖是腫!』現代漢方概念到年銷十萬罐的去濕專家 ft. 東璧堂創辦人 Jenny

【業問】『不是胖是腫!』現代漢方概念到年銷十萬罐的去濕專家 ft. 東璧堂創辦人 Jenny

1 個月 前
你的頭髮、指甲缺乏營養嗎? 缺乏生物素的4大影響說給你聽!

你的頭髮、指甲缺乏營養嗎? 缺乏生物素的4大影響說給你聽!

2 個月 前
哺乳期怎麼吃最聰明?6大營養素讓媽媽餵得安心、寶寶長得健康

哺乳期怎麼吃最聰明?6大營養素讓媽媽餵得安心、寶寶長得健康

2 週 前
彰基團隊赴巴紐義診 完成首例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寫新頁

彰基團隊赴巴紐義診 完成首例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寫新頁

1 週 前

「醫健新聞」匯集醫療新知、健康生活指南與保健資訊,致力成為全民日常健康的最佳數位顧問。

Services

  • 廣告/異業合作
  • 我要投稿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使用者條款
  • 聯絡我們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每日「醫」聞
  • 「醫」藥新知
  • 「醫」健專家
  • 「醫」健來答
    • 疼痛「醫」學
  • 「醫」起美麗
  • 人生百「閱」

© 醫健新聞 All Rights Reserved.◎網站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網站使用cookies。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請造訪我們的使用者條款和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