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2022年65歲的年長者佔20%。460萬人口的老年人口,2025年65歲的年長者佔25%,600萬人口的老年人口。根據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2.0 顯示,我國長期照顧需求人數於 2019 年達 79 萬 4 千餘人,預計至 2026 年將上升至 95 萬 4 千餘人;臺灣失智症協會資料顯示,我國失智總人口數 2019 年時為 29.2 萬人,推估至 2030 年時將上升到 46.5 萬人,顯示我國失能、失智人口成長快速。
政府建構多處長照據點 長者仍無法安心?
根據政府的「因應超高齡對策方案」,有所謂的建構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落實在地老化的政策目標,建構以社區為基礎之整合式服務體系,增進長照服務提供單位分布之密度,積極布建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複合型服務中心(B)、巷弄長照站(C),讓民眾獲得近便、多元的服務。
為實現在地老化,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的多元連續服務的普及照顧服務體系,已布建有:A級(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688處、B級(複合型服務中心,含「一國中學區一日照中心」)6852處、C級(巷弄長照站)3686處據點。
但當大家一起變老,而老又是無法治癒的情況下,即使政府有這麼多處長照據點,多數人在面對老後的日子,仍舊無法安心。
雖然早有預期,但看到內政部公布單人戶和雙人戶二者合計已經超過五成時,還是令人感到觸目驚心,這表示有半數的家庭是超過65歲以上的人老老同住、也帶著「零家庭照顧者」的時代即將到來,一旦失能、臥病,誰來照顧?現在長照幾乎是「一人失能、全家破產」,這正是台灣長照悲歌的起因。
「老」不是罪!活得長也要活得好
老不是原罪,也不應該悲情。即使老,還是要有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即使有共病症還是要有老伴,要交(男)女朋友。即使腰酸背痛,五十肩,還是要早睡早起,出門運動爬山到社區做早操跳舞,努力克服身體的不方便,讓生活起居按年輕的步調前進!
對於長照的政策,攤開世界地圖,長照佔各國GDP全球排名如下:美國16.8%,德國11.7%,瑞士11.3%,法國11.1%,日本11%,台灣僅占3.5%,顯然有待加強。
借鏡日本安心養老 照護保險納長照
在日本有一本虛構的小說:「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故事背景是說,由於高齡者人數已超過三成,導致日本的財政面臨建國以來最的窘境,國家GDP耗費在老人醫療上面太大,企業的退休制度也難以為繼,各種制度都在瓦解邊緣。於是政府想出一個相信能讓國家起死回生的解決法案,就是「七十歲死亡法案」!
甚至2024年日本的暢銷書:《老公怎麼還不去死》(に死んでほしい妻たち),這本書探討了婚姻關係中女性的壓力與無助,以及在傳統社會結構下,老年女性對於丈夫的怨懟與不滿,成為長照體制下真實又無奈的一面。
雖然是虛構,但為什麼日本在這種「棄老求生」主題的文學創作,一直都是熱門的話題?
日本在長照領域中創造了一個特色,將照護保險的實施,也是繼德國之後全球第二個實施照護保險的國家(台灣還在立法院討論?)至於照護保險費的分攤則是由政府和被保人負擔各50%,且每三年調整一次。
到2025年隨著保險人數的增加,平均每人保費會調整到8000日圓,長照看來這個費用不但是由全體國民買單, 而且還會繼續上漲,為什麼日本人還是持肯定的態度?我想,這是因為能讓人安心的面對老吧。
高齡獨居世代來臨 生活比治療重要
社會型態的改變,獨居老人的增加,未來台灣也會像日本一樣走向「一個人的老後」,雖然說「人生到後來,就是一個人」,一個人從獨老到死亡應該是日常,但是卻難以正視。
生活比治療重要!在臨床中看過太多例子,在醫院離世,一點都不平靜,甚至臨終前要經歷插管、CPR,身體的折磨,既浪費醫療資源,家屬倫理孝順的考驗,甚至不得好死的感覺。有臨終者說;死在醫院就像死在旅途上,不踏實。
「放手的藝術」 生命盡頭不再只有悲傷
人生最後一程怎麼走?是大事。家,是最優的場所。臨終照護的核心價值是透過醫療行為,讓人走到生命盡頭仍能維持平靜。該放手就放手。這是放手的藝術,因為對時日有限的患者,生活比治療更重要!
目前已經有些縣市來使推廣相關概念,例如;台北市政府在推動居家安寧,其實也和日本「千年村的靈安室」的概念一樣 ,打破了把死亡跟日常隔開的傳統。但真要做到「在家臨終,一個人」不容易。
降低醫療浪費2支箭 讓最後一哩路有尊嚴!
如何減少醫療浪費(過度醫療),無效醫療,減少臨床護理人力的浪費,我個人認為有個2方向可行:
1.「推廣到宅醫療」:減少大小病都擠到醫院,急診。讓醫院處理急症,立即需要處理的醫療。
2.「居家安寧臨終照護」:「回家圓善終」是許多末期病人的心願,健保署除提供住院安寧、安寧共照服務,民間有一群退休的醫療人員更致力於居家安寧之推動,讓病人有尊嚴、沒有遺憾的走到生命終點。
日本的長照保險為什麼能成功?再回頭看台灣,台灣應該也是有長照保險的需求,畢竟台灣的老化速度這麼快,但是國家在長照的支出預算一直往上拉,但收入卻是往下掉,我們長照的收支很可能會出現死亡交叉,的確是有討論長照保險的必要。
提出台灣也應該要有「長照保險」的構想,是希望大家一起關心這個「人人都需要、人人都有責」的議題,因為我們不是已經老了就是在變老的路上,幾乎無人可免。
(本文由蔡壁如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